女性求职面试禁忌 女性就业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种种社会历史原因,这一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女性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对这一问题予以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在现实情况下,女性要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排除女性就业心理障碍和社会心理障碍。俗话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想成功就要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较清醒的认识,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自信自强,通过自身努力克服社会偏见,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形象投入到激烈的择业竞争中,增强自身就业的竞争能力,扬长避短,选择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 以下是女性求职面试中常见的几个误区: 缺乏自信心 自卑实际上是从心理上对自己的一种否定。在择业、就业这个问题上,部分女性的自卑心理是其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应有的自信,就不可能有竞争的勇气,从而失去择业竞争的主动权。自卑是女性走向成功的大敌。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智力上并不比男性差,要想排除女性就业的自卑心理障碍,核心是要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从居里夫人的伟大到撒切尔夫人的风韵,从李清照的风采到吴仪的潇洒……,无论从政治、经济领域,还是从艺术、科技领域,杰出的女性举不胜举。她们的成功都离不开“自信”二字。自信心是对自己的力量的充分估计,是现代女性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是认为自己不行,久而久之便会导致颓废、不思进取。反之如果正视自己的力量,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自强不息,便会走向成功。 我们还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企业各种生产技术、管理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业务、领导工作岗位、社会各项服务岗位上,女性与男性一样,同样能够担当重任。同时,更要看到女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心灵手巧、耐心细致、温柔体贴等,这一切是男性无法比拟的。这些特点无疑表明在纺织、服装、电子、工艺美术、仪器仪表、商业销售、旅游、微机操作、财政金融、公共关系、医务、数学、文秘等职业岗位上,女性更适于发挥自身的各种特长,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我们不妨随手打开一份报纸,在“招聘启事”栏里不难找到“只要女性”、“女士优先”等字样。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笨重的体力劳动将不断被机械化、自动化方式所代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女性的就业领域会更加宽广。关键是女性自己是否能树立起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摆脱自卑的阴影,抓住宝贵的机遇,投入到竞争的大潮中去。 思想准备不充分 学生在校学习时,对诸如女生分配难、有些单位轻视女员工等情况,即使有所耳闻,也常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不信倒霉的事真会落到自己头上。正因为这样,大多数女性在求职面试前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多方面的从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没有从就业、择业的需要出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培养自己能与男性匹敌甚至超过他们一些的优势,如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还要懂一点自卫、防身、驾车以及服饰化妆、礼仪修养、举止风度等方面的一般常识。这看上去似乎有点左道旁门之嫌,但在同等条件下,这些非学历的东西,却能令主考官刮目相看,而不忍随便舍弃。 对自我评价不准确 有些女性,特别是部分高学历的女性,对自己的优势评价太高,一味的夸夸其谈,孤芳自赏,在应聘时爱说:“我想干更好的职位”、“我觉得完全能胜任这个职位”、“我可干不了”,骄娇二气溢于言表。而结果却适得其反,往往是错失良机。一些自认学历低的女性,又经常有一种盲目的自卑心理。一家中外合资宾馆招聘部门经理,一个学宾馆管理专业的中专生不敢去应聘的理由是:现在大专生、本科生这么多,我能当经理,人家干什么?她把自己的最大优势----专业对口给忽略掉了。两年的系统学习,一年的顶岗实践,已经使她具备了管理宾馆业较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一般的管理经历,但她仅仅因学历低便把自己否定了。与前者相比,实际上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部分女大学生不思进取的表现,它是在还没有走上社会就磨损了意志,还没有小试锋芒就退避三舍的根源。这既反映出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对她们的影响,也反映出她们对当前形势认识的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力量的竞争最终要表现在人才竞争上。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毕业分配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那种只想依赖家长依赖学校,认为有个好工作、好丈夫就行了的想法显然与这个时代已经格格不入了。 依赖心理实际上是缺乏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常可看到一些因依赖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例子。如单凭父母“门子硬”找到“好”工作的,由于不能胜任工作,常引起单位的不满,自己也苦恼。还如一些过分依赖单位,不思进取的女性,一旦单位要缩减人员,或因经营不佳倒闭,就丧失了职业上的主动地位。至于过分依赖丈夫,轻易辞职回家的女性,因各种情况发生变动而导致自己在家庭生活中陷入被动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女性,依赖心理是绝对应当克服的。 自立、自主是每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在充满求职竞争的今天,女性要不断强化自立、自主意识,勇于竞争,树立依靠自己努力,以自身良好的业务技能为职业立身之本,或靠关系,或不想通过公平竞争而想走捷径、侥幸取胜,都是靠不住的,对自己的成才都是极为不利的。面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现代人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女性只有摆脱依赖心理,牢固树立自主、自立意识,才能为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胜利奠定良好的主观基础。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使之不次于,甚至超过与自己竞争的男性水平,才会比男性更具竞争力。像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地比男同学学习抓得紧,各科成绩往往名列前茅。考试成绩好一方面反映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利于增加与男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但仅凭课程成绩好还不行,还要注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注重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自己创造力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为自己择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受家庭、社会舆论的干扰太多 有位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只身赴广州,从打工妹开始,靠自己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外语水平,当了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助理,她多次写信给自己的女同学,劝其放弃自己所在的小厂,来南方施展才华,而后者却惶惶地摇头说:“我父母说,女孩子少挣点钱没关系,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可不能去外面‘疯’”。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女性定出了无数清规戒律,虽然社会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但部分父母和社会上的部分人,仍固守着许多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陈规陋习,涉世不深的女学生,面对父母、亲友、邻居,甚至老师的“劝导”,深信不疑,与机遇失之交臂而在所不惜。 招聘中企业公关部门是众矢之的。由于影视媒介的偏差引导,社会上滥用“公关”一词的现实意义,使人们几乎把“公关”和“女色”划等号,而对公关部所应承担的企业形象设计、公关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任务,却知之甚少。因此,女性一旦做了一名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往往要受到许多无端的猜疑、非议,这些人的舌头,足可以葬送女性的声誉。所以,屈服于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望洋兴叹的女孩,绝非少数。 过分苛求工作条件 女性爱幻想、爱浪漫、爱美。她们把这些也用在了求职择业上,这就大大缩小了自主选择的范围。 同男性相比,女性在择业当中,更多的人求职期望值过高,要求选择的职业不但要与自己的志趣、特长相吻合,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他们往往把“白领丽人”作为主攻目标。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能否有所作为,而是工作环境是否优雅.报酬是否丰厚,工作岗位更是得听着响亮,做起来轻闲,动辄就是这工作不适宜女士,那工作小姐干不来。要在大城市、大单位,要有较丰厚的收入,而不愿到一些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去,认为那样有损于自己的面子,是“下嫁”的表现。实力雄厚、选择余地大的企业,凭着自己的吸引力,挑三拉四,甚至拒收女性。而创业阶段的单位,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女性又不愿去,这可能也是目前女性就业难的一个值得重视因素。这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职业选择。这实际上,就是怕苦、怕累的心理,有时还怕竞争,这是女性的“骄”、“娇”二气在作祟。 当然,“骄”、“娇”二气并不是女性特产, 只不过在女性身上表现突出一些。大凡“娇气”二字常使人联想到“弱小”,而“骄气”则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处处充满了竞争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一般都愿意要工作能力强,能适应繁重的脑力劳动,甚至于体力劳动的人,需要脚踏实地的人,那种像林黛玉似的人物早就不为现代社会所接受。特别是一个娇气十足,并以“皇帝女儿”自居的女大学生更是很难被用人单位所接受。就我国目前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需要的还是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即使一些令人羡慕的部门和岗位,也要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如果求职期望值过高,“娇”、“骄”二气太重,对女性就业是十分不利的。进一步而言,就是走上工作岗位,如果过分地娇惯自己,自以为高人一等,自认为应该受到照顾,不仅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还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大凡“娇”、“骄”气过重的女性,在与同事的关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业务、技能方面的成长也较他人慢。因此,女性要勇于“眼光向下”,要彻底去掉“娇”、“骄”二气,在择业、就业中取得成功. 不思进取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心不断衰减,尤其是婚育之后,随着家务负担的加重,成就感和自身事业上的发展关注程度减弱,投入的精力亦相对减少。有的为了丈夫事业上的成就,甘愿”牺牲自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去。这种表面上看来似乎迫不得已,被视为“很正常”,往往还受到人们的赞扬的现象,实际上阻碍了女性事业上的上进心和成功欲望。当然,女性在结婚生育后的确有一段时间要把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去.事业放在次要的位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渐渐长大,女性的“第二青春期”也就来临了,这是女性成就事业的又一大好时机。作为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女性随年龄增大事业心衰减的心理并不是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心态的反映。忽视女性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把女性的成功完全依附于家庭和男人的事业里,一味地无条件地牺牲自己,实际上等于否认了现代女性人格独立存在的意义,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南通劳动保障服务网提供参考 |